為深入學習國家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名老中醫經驗的學術傳承以及經典醫學的學習,促進中醫藥傳承。7月24日,由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聯合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聯合舉辦的“第一屆黃煌經方醫學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廣州南沙經方臨床應用研修班”正式開班。
在長達3天時間里,現場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工作者和中醫愛好者,先后跟隨江蘇省名中醫黃煌教授、廣東省名中醫李賽美教授、廣州市名中醫黃仕沛教授、廣東省中醫院首批青年名中醫歐陽衛權博士、廣東省中醫院蘇巧珍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經方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張薛光博士學習。
在論壇上,各位名醫名家積極分享自己對將經方運用到臨床診治中的個人體會,并對經方醫學的發展抒發了自己的意見。
一、黃煌教授:經方發展遭遇“基層熱,高層冷”
在研討班上,國際著名學者,“黃煌經方”的創始人與倡導者、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黃煌教授就經方傳承的歷史現狀與前景做了全面的闡述。
經方這個稱謂,始于漢代,主要指的就是古代的經驗方,這也是經方的早期定義。明清之際,經方的概念發生變化。經方主要是指東漢醫家張仲景所撰《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里記載的古醫方,所謂仲景方。黃煌教授指出,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更是中醫學的標準方。經方是千古相傳的經驗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使用天然藥物的經驗結晶。歷史的經驗,經方是中醫學的規范和準繩,是正宗主脈,歷代中醫大家無不研究和推廣經方。經方是中醫傳承的重點,經方興,則中醫興;經方衰,則中醫亂。經方脈絡未絕,延綿二千年,前景依然光明。
黃煌教授指出,當今經方熱的出現是以中華文化復興為大背景的,是中醫界堅持文化自信的一種自發行動。經方熱不僅僅是臨床技術的復興,而是中醫思維的回歸之旅。經方熱,有利于中醫學的傳承創新發展,當今中國的中醫藥界應該高度重視這場由下而上涌起的學術變革浪潮,順應它,利用它,并推動中醫藥的學術進步。他說,眼下,經方的發展現狀是基層熱,高層冷,很多高等院校對經方的傳播和發展尚在觀望。在未來,經方的推廣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大力開展經方的宣傳和推廣,調動廣大臨床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應用經方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國內外經方的教學研究力量。
二、李賽美教授:我們要做現代中醫師,傳承古中醫精粹
會議上,廣東省名中醫李賽美教授分享了經方治療糖尿病的幾點經驗:糖高不離火,降糖不遠寒。降糖離不開苦寒藥,醫生在為患者降糖的同時,還要關注如何不損傷患者正氣。
同時,糖尿病也是一個虛損而生實邪的疾病,在診治過程中,要牢記扶正護脾腎。加之,糖尿病并發癥的病理基礎多為血瘀,因此,醫生在為患者調理疾患時,也要多加注意,保持氣血流通。
三、黃仕沛教授:經方傳承不能“墻內開花墻外香”
會上,廣州市名中醫、全國知名經方學者、嶺南經方名家黃仕沛教授也提到,經方之所以為經方,就是因為古代醫生經常使用,是經過臨床驗證、可以重復療效的方劑,也就是能指導后世的“經典”方劑。例如,《溫病條辯》中的處方共208首,而取自于《傷寒論》超過50%,足見經方在臨床上的可重復性與可信賴性。
黃仕沛教授認為,以仲景方為代表的經方來源于豐富的臨床實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中醫的精髓。很多中醫從業者、中醫愛好者受到“古方不能治今病”觀點的誤導,忽略了經方具有“方證”,有針對性和規范性的特點。
眼下,很多醫生不敢用經方、不會用經方,致使老祖宗“經方”得不到很好的傳承,甚至“墻內開花墻外香”,在臺灣和日本等地廣泛流行,在國內反而不受重視。在未來,國家當下仍應加強對經方的宣傳和推廣。
四、名家用方思考:用經方,更要明白背后的方理
現場,廣東省中醫院歐陽衛權主任分享經方附子類方的臨床應用。歐陽主任表示臨床運用附子的關鍵不在于用量,而在于辨證。臨床應用前,醫生要對附子的功效、毒副作用、解毒方法非常熟悉,以辨證準確為前提,再根據病情的需要酌情加量。
廣東省中醫院蘇巧珍主任分享桂枝類方的臨床要訣。結合辨證,一個調節體質的小方子,就能治療以出汗異常為表現的四十多種病癥。蘇主任認為,縱觀古今中醫,從仲景時代至明清時期,無不把四大經典奉為臨床必修。每讀醫案,往往能看到“此即傷寒中的某某病、溫病中的某某病,應用傷寒、溫病中的某方”的描述,且照此用下去,效如桴鼓。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中醫的臨床在四大經典,四大經典是臨床課的基礎。
現場,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經方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張薛光博士則分享運用半夏類藥材的臨床經驗。半夏,辛,溫,有毒。從漢代起,就已作為重要藥物應用于臨床。半夏使用得當,可以有效治療嘔吐不止、咳喘、失音、心悸、惡心等不適;如使用不當,則會造成嚴重后果。
五、固生堂中醫:尊重經驗,傳承經典
作為基層中醫門診連鎖頭部企業,固生堂中醫此次攜手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是為更好地推廣和普及經方應用貢獻力量,營造一個有利于經方發展的社會氛圍。
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梁俊偉表示,南沙區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中心,是廣東開放的重要窗口,被定位為廣州城市副中心、醫療副中心,傳承中醫藥精華,是新時代國家與省市賦予南沙的重要任務。經方是中醫學習的必經之路,通過學習經方,讓醫者用方于民,能充分發揮中醫學簡、便、驗、廉的優勢,對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中醫醫療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金世明表示,經方傳承至今已經幾千年。在中醫藥傳承事業中,經方的分量最重。近幾年,經方的傳承、發展,日益受到國內外中醫界乃至社會的重視。未來,以黃煌教授為代表的經方醫學,將成為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中的新高地。
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副總裁嚴峻表示,通過給基層醫務人員和青年醫師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體系化的經方知識,全面分享經方臨床應用中的經驗總結、臨床科研和學術傳承的成果,促進還方于民,藏方于民,最終實現經方惠民,讓老百姓享受到療效顯著,優質實惠的中醫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