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新聞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穩步前行,與海外知名品牌并肩而立。當前,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在重重阻礙下,加快品牌全球化進程、發展品牌經濟成為中國品牌攀登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的必由之路。
新興市場的無限機遇
CCID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院對2018-2021年的《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名單進行了跟蹤分析。相關專家表示,中國品牌全球化整體發展良好,但各國情況略有不同。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2018年以來上榜的32個強勢品牌在發達市場保持了2%~3%的增速,大部分發達市場前50名品牌的品牌力指數穩步提升。其中,品牌力指數增速在英國、德國加速,在西班牙、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在美國大幅下降,顯示了中國品牌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機遇。
從行業來看,消費電子、手機游戲和電商品牌已經成為中國品牌全球化的中堅力量。中國全球品牌50強榜單涵蓋了家電、銀行、酒類、消費電子、智能設備、電子商務、手機游戲、在線快時尚、基于內容的應用和交通應用等10多個類別。2018年以來,消費電子、手機游戲、電商(含在線快時尚)品牌的品牌力指數始終占據品牌力指數總量的60%以上,牢牢占據榜單的半壁江山。以2021年為例。在中國全球品牌50強榜單中,消費電子占33%,手機游戲占15%,電商占13%。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品牌在發達市場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穩步提升。認知度和購買意愿是品牌力的重要表現。2018-2021年,中國品牌在發達國家的市場認知度從14.9%穩步提升至19.8%,尤其是18-34歲的年輕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更高,增長趨勢更為明顯。購買意愿方面,2018年至2021年,中國品牌在發達市場的購買意愿從8.0%上升至9.4%。
同時,中國品牌在新興市場的發展表現亮眼。與過去相比,中國品牌更傾向于開拓歐美等成熟的發達市場。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發展和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成熟但規模龐大的新興市場成為眾多中國品牌的強項,本土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興趣和信任度也顯著提升。榜單中,新興市場交通APP和汽車品牌的品牌力指數超過發達市場。此外,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品牌在新興市場的平臺搜索量同比增長66%??梢灶A見,新興市場將成為中國品牌全球發展的新機遇。三個成功的經驗
中國品牌全球化穩步推進的成功因素有哪些?CCID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認為,持續創新、質量第一、打造品牌生態圈是三大原因。
創新方面,一是突破性技術創新帶動品牌崛起。以排名前三的華為為例,其研發;2020年d類投資達到1418億元,占銷售收入的15.9%,在最新的研發排名中排名第三;全球企業的投資。連續三年上榜的奧吉科技,有一個研發;擁有600多名員工的d中心,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28.6%,是亞馬遜排名最高的全球賣家之一。
第二,因地制宜的產品創新促進品牌融入當地生活。比如游戲發行商莉莉斯,針對不同市場打造了額外的游戲屬性,在韓國推廣《萬國覺醒》時,以韓國第一位女王“善良女王”為藍本添加游戲角色,市場反響熱烈。
第三,營銷創新加速品牌全球化進程。通過大數據營銷、精準營銷、意見領袖營銷等新的營銷方式,品牌迅速觸及廣泛的目標消費群體。
在質量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追求卓越的產品質量。以一加手機為例,它一直堅持“只做旗艦機”的精品戰略。來自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顯示,易佳是2020年美國手機市場唯一逆勢增長的品牌,年增長率為163%。其在北美、西歐、東歐、中東和非洲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五。
另一方面,上市品牌重視服務質量,不斷優化客戶體驗。中國品牌通過解決本土消費者需求痛點創造品牌優勢,通過提供超出預期的產品和服務創造物超所值的品牌體驗。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品牌全球速賣通,將巴西消費者的收貨時間縮短至一周以內;攜程集團在全球疫情爆發期間與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確保相關訂單無損害取消,創造新的品牌價值。
在打造品牌生態系統方面,中國全球品牌一直致力于培育品牌生態系統,提升品牌的市場價值。小米科技不僅在生態鏈上擁有豐富的產品矩陣,近年來還投入巨資打造獨立電商渠道,在20多個國家開設網店。疫情期間,其提供的豐富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居家生活方式的需求,品牌力指數在發達市場大幅提升。
CCID研究院科技與標準研究所相關專家認為,以上三點成功經驗也為中國品牌全球化提供了思路。首先,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品牌建設走向高端。目前,高端化是中國品牌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時代也為品牌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需要注意的是,企業要深化“客戶至上”的理念,避免盲目移植經驗。而是要聚焦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在羅馬時進行創新,提供品質好、個性強、體驗優的產品和服務,逐步打造中國品牌的高端形象。其次,倡導質量第一,注重品牌商業誠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弘揚工匠精神,以精細化工作提升中國制造業質量”。質量是品牌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基礎。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對標世界一流品牌,加強工業設計、標準制定、檢驗檢測,扭轉部分保守消費者對中國品牌“低質低價”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商業誠信的價值,杜絕質量安全、虛假營銷、數據泄露、不正當競爭等誠信問題。并與全球消費者建立良好的品牌信任關系,為中國品牌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最后,重視品牌戰略,繼續進行品牌建設。品牌建設不應局限于技術優化、質量提升、營銷技巧等基礎層面。但應提升到戰略層面并融入企業文化。從全球化的角度樹立品牌使命、愿景和價值觀,認真講好品牌故事。此外,企業需要深刻理解不同國家在文化、審美、消費等方面的差異,積極參與當地消費者關心的公益活動,產生更深層次的價值共鳴。同時,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年輕消費者應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