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演員辛芷蕾主演的電視劇《初案》中國版近日開機。除了劇情之外,劇中幾位主角所穿的衣服也受到了關注。展會背后的贊助品牌是Ports1961和萬寶龍。戲劇是近來時尚品牌最熱門的營銷領域。此前,意大利奢侈品牌華倫天奴也為上海版《不眠之夜》定制了服裝。
如果再往前追溯,你會發現這種植入方式早已被時尚品牌巧妙運用。早年,奢侈品牌多為電影定制服裝,而中低檔品牌則是電視劇的???。
但今天的界限早已模糊。畢竟,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扒”同款電視劇明星,是當今最受網友歡迎的內容之一。各時尚品牌的公關也樂見其成。他們往往會在產品出現后的第二天,將準備好的新聞稿發到媒體郵箱,希望趁熱打鐵。
近年來,此類案件屢屢出現。有時它是特定類別的單個產品。例如,“蘇明玉套裝”曾以“都挺好”被頻繁熱搜,“蘇明玉套裝”成為“搜星同款”數據中排名第一的關鍵詞;更具體的項目,從口紅到手提包,數不勝數。
拉動銷量是各品牌影視植入的最終目的,但也存在品類差異。
對于美妝和平價服飾品牌,他們通常有更明確的傳播和銷售目標,期待電視劇播出后銷量快速增長。奢侈品牌更注重形象塑造,相對較低的產量注定不會沖擊銷量,因此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更加挑剔。
近三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奢侈品牌因為難以在其他線下場合舉辦活動或進行營銷,開始在影視劇的植入上投入更多預算。一種模式是簽訂品牌合約,與整個系列合作,為其中出現的角色提供服裝,其中一些是定制服裝。
但是這樣的案例不多,關注起來確實不劃算。
更常見的情況是,品牌公關部與明星、明星或劇組造型師保持良好關系,讓角色穿著指定服裝以滿足特定劇情需要。畢竟大部分劇組還是自費購買服裝。另一種情況是部分明星有合約要求,需要在作品中帶來品牌服飾的曝光。
這兩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植入,如果最終成為爆款,則可以帶來極高的回報。而對于那些真金白銀贊助的品牌來說,如果影視劇反轉平平,這筆投資可能就打水漂了??紤]到中國影視劇通常是先期制作后上線,品牌協調產品銷售周期并非易事。
在品牌呈現效果上,《三十而已》是最好的結果。顧佳為參加豪門太太聚會而買的白金包,不僅勾勒了人物形象,推動了劇情的發展,更有文化底蘊。引起共鳴和討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愛馬仕在奢侈品行業的地位,不需要專門贊助劇組。
在較小程度上,出現在影視劇中的品牌花錢或找關系,用指定的服裝把主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即便不能促進人物形象和劇情推進,但至少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能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網友模仿二次創作,將是傳播營銷的絕佳案例。
但有的時候即使角色打扮好了,也有翻車的可能。
在美劇《傲骨賢妻》翻拍的《玫瑰戰爭》中,袁泉和俞飛鴻飾演的角色衣冠楚楚,佩戴著昂貴的珠寶,背著名貴的手袋上班。這些造型不僅沒有引起人氣,反而被指責不符合律師職業的實際、過度護膚和穿著名牌,還被批評物化女性。
按理說,精英職業搭配精英裝是最合適的,但缺乏對現實的反思,或許正是時尚品牌在影視劇中顛覆形象的原因。這種情況不僅對品牌營銷沒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口碑造成長期損害,成為人們所說的“故作年輕”或“裝腔作勢”。
顯然,影視植入有高回報,也有高風險。品牌決策需要謹慎,最不能被以往的成功沖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