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前,一組關于背包的照片在網上火了。超過——名報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記者帶著他們的媒體包回到了他們的“家鄉”。據報道,很多外國記者表示,每次報道大型活動都會背在背上,特別實用。
如果說2008年的背包更多的是中國制造的實力,那么北京2022年冬奧會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中國品牌站在了中國制造的肩膀上,撐起了更大的天空。
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曹燦攝(新華社)
比如安踏。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官方合作伙伴之一,安踏的“冠軍龍服”不僅在產品設計上體現了很多中國元素,而且最被人津津樂道的產品就是植入了自主研發的“熾焰科技”,讓人們能夠在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下長時間停留。
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匹克身上。本屆冬奧會上,有幾個代表團穿著這個中國品牌的服裝亮相,非常搶眼。自2008年推出“奧運發展計劃”以來,匹克已支持20多個國際代表團亮相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產品已進入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從2008年到2022年,從“撞包”到“撞襯衫”,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國制造業從品質到品牌的飛躍。崛起中的中國品牌不再僅僅是產品供應商,更是技術開拓者、潮流引領者,甚至是需求創造者。他們正在重新定義中國制造。
北京冬奧會虛擬志愿者“艾嘉”是科大訊飛助力冬奧會的代表性產品之一。(個人資料圖片)
我們可以看到,在本土市場,國貨潮正在批量上漲,老品牌在打“新花”。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更前沿、更時尚的中國品牌閃亮登場;在海外市場,中國品牌正在悄然改變全球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影響力和競爭力全面提升。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變化,以及北京冬奧會的助力,中國品牌以驚人的速度和能量站在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
本屆冬奧會,除了13個奧運全球合作伙伴外,還簽約了11個官方合作伙伴、11個官方贊助商、10個官方獨家供應商、13個官方供應商,涵蓋食品飲料、體育器材、石油化工、網絡安全、軟件服務等多個領域。對于在賽場上拼搏的中國品牌來說,像冬奧會這樣的頂級賽事,不僅僅是不同國家選手實力的較量,更是不同國家品牌價值的較量。比賽已經開始,更多的中國品牌有望站上領獎臺。(來源:經濟日報)
[實習編輯:侯方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各大應用市場“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