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BN報道,近日,CBN記者從資生堂中國獲悉,公司決定將其旗下的Za Jirui、Bomei品牌出售給美容品牌管理集團URUOI,但具體交易價格尚未公開,本次交易預計將于今年3月完成。
對于此次出售,資生堂解釋稱,由于集團正在實施Win 2023中長期業務戰略,正在逐步聚焦以護膚為核心的業務架構。公司推動業務轉型,專注發展領先品牌,夯實業務基礎,發展成為全球護膚集團?;诖?,資生堂認為,Za Jirui和博美品牌需要外部資源來推動其進一步發展?!拔覀兿嘈臮RUOI是一個理想的合作伙伴,能夠支持這兩個品牌實現新的高度?!惫菊f。
博美是資生堂集團2001年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護膚品牌,也是這家日本公司在中國推出的第一個本土化品牌。
作為突破中國CS渠道的敲門磚,資生堂普及了博美的定位,其后續的表現也證明了博美在資生堂中國CS渠道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06年,博美進入屈臣氏和百貨渠道;2012年,博美在中國簽約了8000多家化妝品加盟店。2008年至2012年,博美在特許經營渠道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
說實話,看到資生堂包裝和銷售旗下兩大品牌,很多人都會大吃一驚。這里發生了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
首先,資生堂出售自有品牌是相當正常的。作為非常著名的化妝品巨頭,資生堂一直采取多品牌戰略。雖然每個品牌對資生堂的影響都很大,但其市場包容性仍然很強。所以賣一兩個子品牌對資生堂的影響其實是相當有限的。我們之前見過資生堂賣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們現在說資生堂。
其次,我們來仔細看看資生堂目前包裝銷售的兩個品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國化妝品市場發展比較大,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也就是近年來,隨著整個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資生堂在某種意義上逐漸失去了在中國市場上幾乎不可戰勝的品牌優勢。以博美為例。2020年4月,博美宣布終止線下銷售渠道,仍保留天貓旗艦店、JD.COM旗艦店等線上銷售渠道。其實資生堂這次賣的這兩個品牌在某種意義上是被市場拋棄了。之前資生堂一直想通過在中國市場孵化子品牌來提升市場競爭力,但目前資生堂的這些子品牌并沒有真正起到很好的贏得人氣的作用。雖然這些品牌的發展在短時間內還可以,但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這些品牌已經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第三,我們觀察到很多化妝品公司開始逐漸放棄中國市場的一些子品牌或者一些線下消費渠道。核心原因是,在電子商務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的民族時尚品牌開始迅速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原本的市場競爭策略其實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而這些不熟悉網絡游戲的國際知名品牌也會逐漸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資生堂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自身的玩法不被市場接受,中國郭超品牌的競爭力可能遠強于這些所謂的子品牌,所以可以說資生堂不是第一家這樣做的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