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品牌運營總是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不了解它的本質,很難指望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成果。研究發現,許多公司的營銷部門處于低效率、低產出的狀態,這與經營者對品牌的認知偏差密切相關。品牌運營不僅要有情懷和商業敏銳性,還要有科學的方法論賦能。筆者結合幾個具體案例,針對常識提出四點建議,推薦相關從業者閱讀學習~
正如1000個讀者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1000個品牌從業者眼中有1000個品牌定義。至于品牌,如果不了解它的本質,很難指望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成效。
發現公司90%的營銷工作處于低效率、低產出的狀態,很大程度上與從業者對品牌本質的誤解有關。
汕頭商學院營銷講師、思創品牌咨詢創始人Kris曾分享過四個與品牌相關的反常識思維,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窮爸爸”思維VS“富爸爸”思維
“一葉之盲”的品牌理念
“關鍵時刻”和“關鍵行動”
警惕“五毒”品牌
我“窮爸爸”思維VS“富爸爸”思維
在我擔任品牌顧問的多年時間里,我與許多企業家和首席執行官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企業在品牌建設上都是想著“窮爸爸”,往往把花在品牌建設上的錢當成“消費”。
“窮爸爸”出門消費時,總想以更低的價格看到ROI(投資回報)來提高性價比,等不及一三分鐘就能看到結果。
如果你今天花錢,明天不還,你會認為行動失敗了。扔出一把鋼鏟,聽不到任何回音,感覺真的很痛。
那些做大做強的企業,往往是“富爸爸”思維,在他們眼里是又快又準。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把花掉的所有人的財產當作“投資”。
如果你今天投資,即使10個月拿不回來,也能保持穩健。他們更注重“溢價”,將品牌視為提升價值的“杠桿”。買了就留下,耐心等著還回去。
歸根結底,“窮爸爸”思維就是營銷,“富爸爸”思維才是真正的品牌。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本質上,營銷是一種不斷變化的戰術設計,品牌是一種長期的戰略投資。
營銷人員實際上壓力很大,他們必須與時俱進。微博向微博學習,Tik Tok向Tik Tok學習,嗶哩嗶哩向嗶哩嗶哩學習。
他們學習和應對媒體環境,通過購買和應用最好的流量渠道來獲得營銷效果。離開現在的流量渠道,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無法形成營銷效果。
但是,如果只懂渠道,不懂人心,不知道用戶的心智是如何形成的,不能洞察當下人的內心和人性,就做不出好的品牌。做品牌,必須把握“人性向下,人向上”的規律,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長期戰略規劃。人性貪得無厭,懶惰貪婪,但人的內心都是美好的希望,激情四射和理想自我的投射。
類似的例子,比如女性內衣品牌Ubras和NEIWAI。
這兩個品牌都是做無框內衣的,前者因為李生日的代言和被網友稱為熱搜的“讓女人躺著贏職場”的文案而失去了口碑。后者因其帥氣知性的王菲代言照片而受到好評。
有什么區別?你怎么想呢?
Ubras剛募資一年,就開始邀請代言人——交通之星歐陽娜娜。但直到第五年才邀請到第一位代言人——,名氣不大,但符合杜甫內外調性。
如果看邀請代言人的時間線和思維路徑,一個是剛募資一年的公司,專注于邀請流量明星來贏得客戶,另一個是成立五年積累了很多原創用戶,然后開始認真做代言的公司。
在我看來,這背后有一種含蓄的態度:Ubras希望營銷,對內對外都看重品牌。
Ubras用“窮爸爸”思維打造品牌,希望用流量明星吸引盡可能多的年輕女孩,所以李生日翻車也就不難理解了。內外有請符合品牌調性的模特明星,希望代言人能展現女性自由之美。
正如內外創始人劉所說:“好品牌的定義是什么?不是投資者眼中的速度和規模,而是消費者對真正好的品牌的判斷?!?/p>
一個好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應該是什么樣子?
我覺得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視而不見。
二、“視而不見”的品牌理念
“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曾說:“品牌是消費者心目中最有利的位置,讓競爭不戰而勝”。
這個定義早就廣為人知,但今天還不夠準確。因為它只是從投資的角度指出了品牌帶來的雪球效應,但對于創始人和CEO來說,實際指導意義并不明確。
在我看來,好的品牌就像你的愛人。她會讓你覺得:不管銀河是亮是彩,只要有你在身邊,我就是瞎子,看不見森林。
就是這種“瞎了眼”,讓你“認識、了解、愛上”這個品牌,再也看不到其他類似的品牌。
換句話說,品牌不僅僅是留在用戶心中的認知,更是留在一群特定用戶心中的強烈共識。這種共識必須有某種驅動人性的情感或意義,才能提高品牌給商業帶來的效率。
簡單來說,一個好的品牌必須滿足一群特定用戶的極端偏好,他們都是你的,愿意為你付出溢價。
這里有三個核心點:特定用戶、你和支付溢價。很容易理解你必須支付保險費。具體用戶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我們公司,特定用戶有一個專屬名稱“燈塔用戶”。顧名思義,燈塔用戶就是那些天生喜歡你,自愿來找你的人。
一個品牌永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它只能滿足一群人的獨特喜好。
找到燈塔用戶,提供吸引他們的興趣點,為他們建立一個“不是別人,正是你”的購買理由,這樣他們就可以不斷購買,為你支付溢價。
我們以鐘為例。(拋開前段時間關于創始人采訪的爭議)在冰制品領域,巨頭們長期壟斷著中國75%的冰淇淋市場,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鐘這樣的新品牌出現。
數據顯示,中成立僅8個月就拿下雙十一天貓冰品類銷量第一。在2020年天貓618賽事中,鐘再次奪得冰品榜首。
你可能想象不到,它是一個如此新興的品牌,一天之內以66元的價格賣出了2萬個“厄瓜多爾粉鉆”雪糕,讓鐘被消費者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鐘居然找到了它的燈塔用戶。
好吧,知道什么是好品牌,我們應該考慮什么時候,下一步該怎么做。畢竟,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三.“關鍵時刻”和“關鍵行動”
品牌不是一切。不是所有的企業一上來就要建品牌。我們可以根據時間把它們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企業從0到1最重要的是解決快速獲取客戶的問題。他們需要快速掌握市場上的一些資源,創造一些成績,并檢驗組織的實現情況,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先把品牌戰略規劃想清楚,然后在合理的預算內制造爆款和引爆聲。
從中期來看,1到N的企業將被植入、擴張和標準化。你應該標準化你所有的渠道、內部流程、產品、研發;d、甚至品牌變現,還有可能出現市場加速。這個時候,品牌會集中力量。
這一步,你需要根據品牌戰略的各個方面開始鋪設。
然而,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失去耐心。當他們看到品牌行動不起作用時,他們開始擔心,所以他們轉向營銷,爭相去做。因此,以下成本非常高,甚至失敗。
要打造一個好品牌,創始人必須記住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到了N 1,像立白這樣的企業正在孵化新品牌。這是第二次冒險。這時,母品牌能否給新品牌錦上添花,就看運氣了。
比如專注護理的立白,就孵化了一個新的彩妝品牌“半月形浮生”。你覺得這個新品牌怎么樣,加分,減分還是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