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尾款付了嗎?你還了嗎?
隨著雙11現貨支付最后一天的到來,雙11退款也出現在微博熱搜上。
01
銷售額突破1億,但商家被退貨困擾。
今年的雙十一促銷終于來到了高潮階段。為了抓住最后的折扣和支付尾款的機會,很多消費者開始熬夜“剁手”。
11月11日午夜過后,短短45分鐘,天貓上382個品牌的成交額突破1億。當消費者在買買中瘋狂購買,主播們急著上鏈接時,一些商家卻跑來跑去要退貨。
電商平臺消費者在雙11促銷期間會花錢如流水。除了豐厚的折扣和熬夜備貨的不合理性,還有“7天無條件退貨”和“退貨航運保險”。這樣的到位服務,真正滿足了想買想退的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直播的興起,賣完爆款后處理退款退貨已經成為常態,退貨率越來越高,也讓商家開始著急。一位女裝行業的商家表示,她家的回頭率已經達到了60%,今年雙11幾乎所有行業的回頭率都大幅提升。
消費者沖動消費后仍然可以吃“后悔藥”,但對商家來說卻很難受。面對“7天無理由退貨”的要求,如果是正當理由,那么商家基本無法拒絕,但是退貨金額太大,有些退貨理由太不合理,商家很難。
給消費者退貨的機會,主要是因為,在網購過程中,消費者確實因為無法親身體驗而購買了不合適的產品。有些消費者退貨的理由也很正當,比如尺寸不對、虛假宣傳、質量問題、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等等。
但退貨還有其他原因讓商家難以接受:有些商品收到貨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但消費者還是要求退貨;顯然,美容產品拆封使用后不適合退貨。一些消費者甚至想在使用產品后退回空瓶,或者使用假冒產品來獲得退款。
此外,雙11期間,大幅提升的折扣和滿減確實拉動了銷量增長,但很多用戶下單滿減,收到貨前迅速退款。
無論是合理還是不合理的退貨申請,商家都必須盡力滿足,否則會收到差評、投訴,甚至有關店的風險,商家直呼“賭不起”。
同意大量退貨申請后,商家又要面臨另一個問題:如何處理積壓的商品?如何解決資金回籠問題?供應鏈薄弱怎么辦?
狂歡創造了繁榮,但狂歡之后的原因讓處理退貨的商家感受到了繁榮背后的虛假。
2
使用合法退貨權是消費者的過錯嗎?雖然商家面對大量退貨申請真的很難過,但消費者也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使用退貨權有什么問題?
通常,大多數消費者退貨,主要是因為商品不當、商品不合適、虛假宣傳等常見原因。但是在雙11期間,為什么會有大量的退款和退貨?除了沖動消費,還有其他不尋常的原因。
首先,一些供應鏈薄弱的賣家斷貨,導致無法發貨,消費者只能退貨。雙11對商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檢驗其供應鏈能力的巨大挑戰。
一些中小主播的直播間在促銷期間低價出售,但訂單爆倉后,發現無法讓廠家快速生產和補貨,導致短時間內難以發貨的問題。延期交貨和不交貨使消費者不得不退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商家也想出了預售的方法,既能減輕生產壓力,通過定金鎖定銷售,又能盤活資金,獲得漂亮的銷售數據。但是,長時間的預售也會導致消費者事后后悔購買。
另外,預售不能完全解決交付時間長的問題,還有商家不退不換,消費者甚至吐槽。
其次,在支付尾款時,有消費者發現部分商品價格漲跌不一,感覺被騙,憤怒要求退款。近日,有一段河南消費者支付最后一筆貨款時哭泣的視頻在網上爆紅。在支付最后一筆貨款時,消費者發現價格還沒有活躍起來,價格便宜。他氣得癱倒在地,當場哭了。
無論是預售交付時間延長還是發現虛假降價,如果消費者后悔了,不想支付尾款,那么定金就浪費了。要拿回押金,你必須支付最后一筆款項,然后申請退款。
與商家相比,消費者的交易信息非常有限,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他們的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所以“7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則是消費者的合法權利,甚至大量退款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一些不合理的退款和退貨確實損害了商家的利益,但相比之下,畢竟只是少數。
03
關于退貨,商家一直在和消費者較勁。
為了減少退貨,商家除了用定金與消費者“立協議”外,還想出了很多辦法。
一般來說,即使消費者一時沖動購買了商品,收到商品后也會后悔,大多數人不會馬上退貨,因為退貨比較麻煩,只要下了訂單就說明需要。
找找這種心理,有的商家在物流上下功夫,半夜最后一次付款后就快速發貨,完全不給消費者任何退款退貨的時間考慮。
在雙十一期間,很多消費者抱怨。晚上付款后,早上他們后悔了,卻發現東西已經送到了家門口。當然,這樣快速的物流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肯定。商家為了減少退貨避免庫存,干脆給消費者一個后悔的時間,并明確在最后付款后三天發貨,讓他們真正掌握銷售數量,發貨時間不會太晚,給消費者一個好的體驗,同時減輕生產和物流的壓力。
顯然,無論是快速發貨,還是給予適當的緩沖機會,都要從服務層面入手,盡量減少退貨。但為了從本質上避免大規模退貨的現象,商家和平臺無法控制用戶的沖動消費,只能不斷提升自己。
首先完善供應鏈,做好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更實惠的體驗。只要產品質量好,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很有可能沖動購買后留下來,馬上發貨,體驗很好,也能讓消費者放棄退貨的心。
其次,不要被繁華蒙蔽了雙眼。商家要理性,用好存款數據。大促銷當然是提振銷量的好機會,存款可以快速鎖定銷量,但理性的商家要考慮“后悔藥”,根據數據合理設定預期,安排生產和發貨。
最后,電商平臺也需要繼續完善制度,對虛假宣傳、虛假最低價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同時公平處理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退貨糾紛。
面對不合理的回報,平臺應該做出合理的判斷,減少申請被拒時的差評、舉報等行為。
當然,消費者也需要理性購物。追求低價,不要盲目看雙十一有多少折扣和折扣。對于我們想長期購買的產品,還是需要長期監控價格,然后以最低的價格銷售。
根據消協多年組織的價格檢查和消費者投訴,促銷價格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實惠。有的商家采用“先漲后跌”的套路,有的商家設置各種花式的“買贈”。實際價格和平時一樣,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