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期間,很多消費者不斷往購物車里塞東西。然而,當北京消費者劉女士前幾天在網上購買某品牌保暖內衣時,她發現在JD.COM等平臺有很多旗艦店和專賣店在賣該品牌的衣服,而且都表示是正品。后來她才知道,這個品牌的很多產品都是“貼牌”產品。商家每年花費數千美元獲得知名品牌和商標的使用權,并在自己的產品中使用這些品牌。
業內人士指出,“OEM”或“品牌授權”產品是指許可方以合同形式將自己擁有或代理的商標或品牌授予被許可方,被許可方按照合同約定從事經營活動并向許可方支付相應費用。電商平臺上品牌授權店數不勝數。這些店經常在詳情頁上以“xx旗艦店”“xx專賣店”的名義標注產品為“正品”,強調質量有保障。但是,當商標所有人不再實際控制生產和銷售過程時,帶品牌的產品質量是否過關?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品牌授權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模式。
“有兩個標簽???,包里應該還有一個標簽?!弊罱邢M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了南極人某授權店的服裝,但收到貨后發現標簽是其他品牌的。聯系客服時,他們得到的回復應該是有兩個標簽,南極人的標簽可能已經忘記了。
近年來,品牌授權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市場運作模式。今年4月,中國玩具及嬰兒用品協會品牌授權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授權商品年零售額為1106億元,授權產品日益豐富和多樣化,包括玩具、服裝及配飾、食品飲料、禮品和紀念品等,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業內人士分析,品牌授權已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未來前景廣闊。
品牌授權也是一些知名品牌轉型布局電商的新方向。以南極人為例,公司切斷了生產和銷售的重資產環節,將“南極電商”轉型授權盈利。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麂人”,授權店銷售的產品不僅僅是南麂人起家的衣服,還有床上用品,甚至還有保暖貼、水杯、洗衣機、熱水器、足浴桶等日用品。種類繁多。
對知名品牌授權產品的質量存在隱憂。
當商標所有人不再實際控制生產和銷售過程時,“貼牌”產品的質量如何?消費者出于對品牌的合理信任可以放心消費嗎?《報告》指出,在中國游戲協會調查的授權玩具和嬰童產品中,玩具警示說明缺失或不正確問題嚴重,授權童車產品質量問題依然突出,因重金屬含量超標、耐久性標簽縫制位置不合格,童鞋童裝質量堪憂。在電商平臺上,授權店往往在詳情頁以“xx加盟店”“xx加盟店”的名義將產品標注為“官方正品”,強調質量有保障。但與商家聲稱的“質量保證”不同的是,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消費者投訴稱,品牌方授權的店鋪銷售的產品雖然有品牌商標,但質量并不好,或者與品牌直營店存在差距,或者老品牌質量低于原品牌。
此前,據媒體報道,僅2018年,南極品牌產品就被監管部門和地方消費者協會列為不合格產品14次。去年,以品牌授權模式生產的回力拖鞋也被深圳市消委會指出存在產品質量問題。
除了南極人,還有其他品牌也在授權模式下運營,如浪莎、花花公子等,這些知名品牌在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中均被發現不合格。
不應辜負消費者的信任。
什么樣的授權企業經營消費者購買的名牌產品?企業如何獲得品牌授權?對此,記者找到了北極絨、啄木鳥等品牌授權的中介公司,咨詢了該公司授權顧問朱曉。朱曉表示,需方需提供法人基本身份信息和公司營業執照,中介公司需據此擬定品牌授權合同。簽訂合同后,需方付款,品牌看到合同收錢后出具授權材料,授權就好辦了。在成本方面,朱曉介紹,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成本,一般授權成本是幾千塊錢,幾千個標簽都可以拿起。單價有1.5元、3元、5元等價格。
在品牌授權模式下,產品質量的實際控制人從品牌方下移至授權方。授權貼品牌標簽,品牌對被許可人的資質有什么要求嗎?“代工”產品的質量會被控制嗎?朱曉說,只要是有營業執照的公司,經營類別和品牌一樣,交了執照費就可以拿到執照。而且,品牌既不會提前“驗廠”,也不會當場檢查生產資質,更不會進行抽查監督產品質量。
北京祝星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郝旭東認為,“代工”模式在市場上非常普遍。雖然不違法,但造成了一些市場混亂,需要引起重視。對于品牌方而言,應全面考察、審慎選擇授權方的資金實力、技術水平、經營理念和運營團隊。在授權合同中,應盡可能明確規定產品類別、質量標準和抽樣機制。同時要加強質量控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產品質量問題,維護品牌形象。
“消費者會根據對品牌的認可度來選擇購買商品。如果出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產品質量問題,品牌方在授權資質認定、質量監督等方面存在漏洞,也應承擔相應責任?!焙滦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