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工業大數據、人臉識別、室內定位、AR/VR、無人機、機器人、區塊鏈等技術,使零售業主要環節,如消費場景、經營管理、物流倉儲、供應商管理、生產制造等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電子標簽的發展也助力物聯網、新零售等更多業態的應用落地。
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和深圳市智慧零售行業協會近日聯合推出的《2018中國智慧零售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各方資本競相投入智慧零售,高科技手段頻頻刷新人們的認知,智慧零售正在大步邁入尋常百姓家,悄悄改變公眾的消費習慣。
智慧零售運營模式三大創新
進入2018年后,消費者發現,智慧零售就在身邊。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錢大媽的改變:錢大媽目前已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社群生鮮店之一,門店總數超過1300家。今年錢大媽試水面積在30平方米的Mini型門店,在小區布點智能貨柜,自建配送隊伍試點到家業務等,形成結合了實體店、社區智能柜、前置倉為一體,融合線上線下的商業閉環。
零售的本質是細節,多點Dmall在傳統零售商家轉型線上與線下融合方面做出了嘗試。
多點Dmall保持原有傳統門店優點的同時,利用自助結賬整合電子會員系統,讓傳統商超知道自己的顧客是誰、在門店買了什么、顧客在線上買了什么。這套建立消費者引導的系統,叫做用戶體驗系統,借此對接傳統商超現存的IT、財務、商品等系統。
智慧零售的開店速度也讓人驚嘆:作為智慧零售代表的盒馬鮮生,平均以6天一家的速度在全國各大城市落地;京東自營的7FRESH不斷傳來簽約開店消息……
報告稱, 目前智慧零售有“兩大模式”:阿里系智慧零售把控線下渠道入口,如盒馬鮮生通過餐飲+超市吸引年輕群體,通過對各渠道的控制和后臺技術的支持,為無數前端場景賦能;騰訊系智慧零售以社交平臺為依托,強調共享式生態效應,圍繞社交流量展開,將社交流量導流線下,讓零售主體成為一個線下出口。
據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花濤介紹,在整個新業態中,主要有三類核心玩家:電商平臺,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零售商。
運營模式的創新主要有三種:
一是電商模式創新,線上B2C的模式已占據龐大的市場份額,高昂的流量迫使電商玩家們去尋求主流模式之外的突破,比如拼多多平臺就是典型代表,通過社交來提高互動;
二是線下模式創新,線下零售商在主動尋求改變,例如天虹在傳統零售的貨和場的概念上深挖,不斷推動其“虹領巾”APP與線下門店協同;
三是融合創新模式,由電商玩家驅動,以盒馬鮮生和7FRESH為例,把線上和線下流量入口整合,通過傳統的變革驅動整體品類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