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開啟了中國功能飲料第一河,20年來功能飲料產業快速發展。體質、活力、東鵬特飲料、樂湖、魔爪等品牌紛紛崛起,爭相搶奪市場份額。全中國已成為功能性飲料品牌相互競爭的戰場。
尤其是近兩年來,功能飲料品類步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傳統品牌市場格局趨于穩定,而卡拉寶、煥醒源等一批新勢力品牌的入局,也為市場點燃了全新的活力。
如今,縱觀整個中國市場,從一線城市的高檔商超,到鄉鎮市場的簡陋小店,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功能飲料的身影,每一處終端貨架上都陳列著消費者熟悉的品牌??蛇@些功能飲料到底“活”得怎么樣?誰才是消費者心目中的品類TOP3?帶著這些疑問,《糖煙酒周刊》團隊對江蘇、浙江、廣東、河北、安徽、山東等功能飲料消費大省進行了走訪和調研。
紅牛全國領跑,第二梯隊廝殺激烈
通過對 30 余個樣板城市的深度調研,《糖煙酒周刊》發現,紅牛的行業“霸主”之位穩坐至今,以明顯的品牌優勢和業績差距,牢牢獨占著第一梯隊的位置;而在位于紅牛之后的第二梯隊中,體質能量、東鵬特飲、樂虎三個品牌廝殺嚴重,如在河北、山東等北方市場,樂虎比較強勢,而在華東、華南等市場中,體質能量和東鵬特飲則有著更為亮眼的成績。功能飲料品牌
第三梯隊乃至之后,多數為脈動熾能量、卡拉寶、統一夠燃、黑卡6 小時等新興勢力或區域品牌,受產品上市時間、企業對渠道的把控程度、消費者的區域偏好等影響較為明顯。不難看出,盡管功能飲料市場上品牌繁榮,但真正被市場所接受、轉化為銷量和認知度的核心產品仍在少數,尤其是傳統品牌牢牢把控著核心市場,新品牌破局占位尤為不易。民族品牌
頭羊領跑,二梯隊混戰,2019年功能飲料品牌誰能殺出重圍?
其實,更細致地來看,紅牛的品類龍頭地位雖難以撼動,卻也不是順風順水,尤其是近兩年來受各方因素的影響,銷量也出現了一定的波動:一是受特通渠道縮減、飲料品牌跟進者多等整體環境的影響;二是被華彬集團商標糾紛所波及;三是紅牛售價偏高,在很多消費能力受限的渠道和區域中,開拓新市場較為困難,且利潤偏于壓縮,一箱紅牛的利潤為5~8 元,薄利多銷難以保障;四是目前紅牛和戰馬屬于聯動捆綁銷售模式,但華彬新推出的戰馬動銷能力偏差,甚至在多地出現壓貨局面,這對紅牛的銷量也有所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