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的子課程涵蓋面很廣,從中大型輸變電工程互聯網到細微的電子設備健身運動,再到虛擬信號處理與控制理論科學研究。在普通人的記憶中,電子工程通常和硬件聯系在一起。其實不是的。同時電子工程的研究領域包括APP和硬件。因此,電子工程與其他課程密切相關,如電子信息科學、物理學、有機化學甚至分子生物學。
一、EE技術專業的細分方向
EE專業往往不方便辦理,因為有些人可能沒有很好的把握EE的細分方向,或者這門科學比較合理的偏向電力方向,所以要轉到弱電安裝行業(或者相反),這樣會增加要求的難度系數。
大方向分為強電和弱電。弱電一般指動力方向,與動力工程和動能有關。
電源方向:
涉及關鍵供電系統/電力系統的監督、分析和運行。許多科學研究都是在分布式系統/智能電網方向,包括控制、優化和電力系統仿真/可視化(數據科學)等許多其他行業。一般來說,電機和電力電子設計也會出現。
弱電安裝鍵分為三類:
一個硬件主導,即電子設備,包括電子元器件、電子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很可能是交叉的部分;
二是通信網絡工程項目,包括一部分與計算機的融合,比如光學、電子光學,也略有涉及;
第三,數據和信號處理,聲音,三維成像,智能語音系統,甚至控制系統等。
方向分類很難有一個標準的分類方法。有人把EE分為四大方向,電子器件與電路,通信,控制與信號處理,電磁學固體狀態,計算機工程。有人把四個大方向分成十幾個小方向。一般情況下,高校只能設置在一些小的方向上。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EE和CS的區別,與數學思維和物理的關系,以及國內常用的EE下的小技術專業。1.電子器件/電氣專業和電子計算機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與數學思維和物理的聯系呢?
計算機偏向于APP,讀博后除了很多行業(如智能機器人)會和硬件相處外,大部分只和APP(數學思維編程)相處。但是電子器件/電氣設備是偏硬件的,所以數學思維和動手能力很重要。信息科學基本上不用物理現象,但是對于電子器件/電氣設備的大部分分支來說,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數學思想和方法方面,電子計算機和電子電器各有側重。一般來說,電子計算機使用離散數學,而電子設備使用連續數學。所以集合論、數理邏輯、概率統計對電子計算機更有效,高等數學、數學分析、統計分析對電子電器更有效。當然除此之外,電子計算機碩士畢業后的一些行業(如人工智能技術、智能機器人、人工神經網絡、互聯網)的很多基礎理論還是會用到連續數學的知識,這也是為什么編程基礎好的美術系、電子系的本科畢業生,往往在博士期間就能馬上轉為電子計算機的原因。就業方面,電子計算機通常方便電子器件/電氣設備,但不確定。
二、電子器件/電氣信息工程本科實際技術專業分支是什么?
電子工程:弱電安裝。喜歡焊接電路板就選它。
電氣工程:弱電(粗)。電力工程傳輸專業,學生可以進入規劃院和國家電網就業。
電信:課程內容挺有意思的,如果你有很好的數學思維就很有幫助。喜歡抽象的學生應該喜歡學習。技術課程包括信號與系統和通信原理。聽說學生就業不如10年前了。
電子學(微電子):這是很偏門的基礎理論,所以聽說不好找工作。對物理的規定很高。如果對學術研究感興趣,可以考慮。我很喜歡它研究的相關概念(半導體物理)。這很有趣。讀博后可以轉做半導體材料、儀器等電子光學原材料(一個方向叫微電子器件)。好像量子物理在原材料、儀器設備上的應用就是這個方向的人在做的事情。微波加熱(根據以下評價,還是把微波加熱搬出來吧):最基礎的課程內容是磁場和無線電波,麥克斯韋方程是最基礎的公式計算,相關專業很有意思?;卮鹫咴诒究破陂g接觸過一些計算無線天線/雷達散射截面的新項目。但實際上找工作很難,公司需求不大,一些新項目也會包含軍事環境。博士畢業后可以做無線天線的理論研究。從事無線天線和雷達探測產品的研發;聽說也可以做集成ic公司(因為可以計算電源電路之間的影響)。
自動控制專業課程包括自動控制理論、數控機床等。對服務器的一個分支PhD有幫助,其理論基礎與人工智能技術、人工神經網絡、智能機器人相關。
目前報考技術類專業比較流行:
數據驅動的分析和計算
要趕上這波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的浪潮,不僅計算機科學大力開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新項目,與CS密切相關的電子工程系也逐漸跨越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相關的新項目。
畢竟電子工程系很多專家教授都從事過大數據和互聯網大數據的科研,尤其是信號處理和圖像處理,一直是電子工程技術的內容。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很多熱門課題,比如計算機視覺,都是由圖像處理衍生出來的科研課題。
技術方向:
互聯網、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技術。
以及互聯網和無線通信。這兩個方向聯系緊密,通常會聯系在一起。通信的關鍵技術包括傳輸連接、互聯網交換、移動通信技術、無線通信、光纖通信、衛星通信、支撐點管理方法、網絡系統通信等技術。
比如今天最火的5G,就是一種現代通信技術??紤]到由此引發的貿易戰糾紛,可見5G的必要性。
1G時期(1970-1990):關鍵技術基于AMPS、NMT、TACS等新技術,傳輸速率僅為每秒15KB。所以當時唯一的移動通信技術就是傳輸視頻和語音,也就是所謂的“手機”。
2G時期(1990-2000):基于CDMA和TDMA技術,傳輸速率沒有質的提升,所以當時的諾基亞電話大部分都不能上網。2.5G-2.75G時期(2001-2004): GPRS技術逐漸完善并商用,傳輸速率超過每秒100KB。移動互聯網接入變得越來越流行。
3G時期(2004-2006):隨著CDMA 2000、UMTS和EDGE的出現,傳輸速率每秒增加1MB,手機上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智能手機逐漸出現。
3.5G時期(2006-2010): HspA的技術商用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輸速率逐漸提高,視頻已經可以在手機上逐漸播放。
4G時期(2010年以后):Wi-Fi、WiMax、LTE技術逐漸完善,傳輸速率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00MB,甚至“忘記關總流量,房子沒了”的搞笑笑話也應運而生。
5G時期(2019年以后):OMA、NOMA、LTE的技術更新,使得每秒提升1GB的傳輸速率,每秒開啟4K短視頻成為可能。延時已經成為過去,更高頻段效率、更快速度、更高音量的wifi網絡已經成為現實。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新業務流程的需求穩步增長,對無線網絡傳輸速度的要求呈指數級增長。未來通信的應用需求將在5G時期得到極致的處理。
技術方向:
智能電網/新型智能城市
這個方向就是傳統的弱電方向,國內一般叫電力安裝工程,英文叫電力電子。關鍵涉及電力工程和電網系統的監督、分析和控制。關鍵的科學研究集中于分布式架構和智能電網。隨著智能電網、電力、能源的發展趨勢,這個方向可以看作是從夕陽產業向朝陽產業轉變。
技術方向:
系統生物學和神經系統工程項目
這個方向傳統上是電子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的交叉分支。它致力于通過應用工程項目的基本原理來學習和操縱生物過程,并將數學思維和物理學的定義引入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
以生物傳感器為例,這類生物儀器設備工作的原因是生物因素與物理檢查因素相結合,對解剖對象進行檢查。除此之外,分析和解決機體生物的數據信號,如大腦電信號在外界影響下的反映,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科研方向。
最近AI的流行也推動了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趨勢。畢竟人工智能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賦予設備“智能”,賦予人腦的運行方式,賦予神經系統數據信號在體內傳遞的全過程。這對低能耗人工智能技術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苹闷栋⒎策_》編造的“腦-腦插座”技術,人用意念控制智能機器人的“腦-機接口”技術,都是這方面的研究課題。技術方向:
光量子科學
光子學是研究光信號和電信號之間的轉換、求解和相互操縱的科學方向。量子光學和電子光學屬于電氣設備電子系的重要方向之一。該領域包括光電設備、極快速微電子學、非線性光學、顯微光學、三維視覺效應、光通信、光學封裝印刷、光學數據處理方法、光通信、光學測量、光學數據存儲、光學系統開發和全息術、體全息術的科學研究、復合光學數據的數據處理方法、原材料的電子和光學特性的科學研究等。而華麗的“光子計算機”和“量子電子計算機”也是該領域科研的重點之一。
技術方向:
數字集成電路
微電子器件一般指MEMS,是指毫米級、微米元器件級、納米技術級大小的微型計算機的電子設備。它是一個集微機構、微傳感器、微電動執行器及其信號處理和操作于一體的系統軟件。根據納米材料的用途,對納米技術/微米原料進行設計方案、生產加工、制造、精確測量和操縱。
這個方向挺新穎的。目前很多海外老師都在做相關的科研,比如納米機器人、納米定位、納米控制等。包括手機中重型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的圖片。
技術方向:
電子設備和系統軟件
這個方向是關于如何設計電子器件的科學研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集成ic。包括手機中的無線通信集成ic、電腦中的CPU圖形芯片等。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有一系列不同功能的集成電路。
最近的中芯國際和華為事件也表明了集成ic對于所有信息技術行業的必要性。如果集成IC的供應卡住了,一個企業瞬間就可以毀滅。自然,華為早就有了未雨綢繆更換集成ic的打算。華為人鄭飛也霸氣側漏回應:“我要是不經常接四川的普通電話,以后想在英國買也不一定會賣!”。
國外高校電子工程專業的國際聲譽也非常明顯,并且有以ARM為代表的一批一流企業的產業鏈支撐,主導了手機CPU行業,還有Deep Mind,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時尚潮流。
牛津劍橋有多偉大就不用說了。這里mema推薦一些不太出名但是實力很強的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建于1905年,是英格蘭北部第四大城市,綜合排名第24位。作為英國最有實力的大學之一,有35個系的科研水平達到100分(5*/5),在英國排名第六。擁有120年歷史的工程學院被稱為法國的“工程項目王國”。電子工程系是貴校的皇家技術專業,在法國該研究領域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并設有不同的研究所。新成立了電子器件移動通信技術研究所,通信、光纖通信、電子器件與電氣專業、數據通信、移動通信、機械自動化整體實力較強。該研究所與工業生產巨頭Lausleys和法國航天局合作,旨在開展開發和設計方面的科學研究。
布里斯托爾大學
成立于1876年,位于法國西南部的古都布里斯托爾。在2001年的科研水平評估中,95%以上的課程內容行業獲得高分(4、5、5*)。工科遠近聞名,電子工程5星。無線通信與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非常突出,與移動通信公司聯系密切。培訓實踐活動有銷售市場的目的,地點可以算是信息內容公司密集,資金充足的大城市。這所大學的電子系與國內的華中科技大學有合作關系,招生非常嚴格。
愛丁堡大學
位于英國,是傳統的EE強校。電子工程類課程類型很多,有電子信息技術、通信光纜、電子通信、微電子、電力工程等。
愛丁堡的EE更為人所知的是SAS(Signal信號)。彼得格蘭特:現在英國在英國愛丁堡建了SMC(蘇格蘭微電子中心),加了一個凈化樓,在微電底層做一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