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周,家電市場線上線下成交量和價格均有所下降,而小家電網上零售增長65%。面對今年網絡渠道對家電零售額貢獻55.8%的局面,小家電表現出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疫情嚴重的2月份,網上零售普及率達到77.4%,網上零售量普及率達到88%。
更像是一種交叉驗證,中益康的數據還顯示,2020年前13周家電行業銷售額同比下降47.5%,但阿里平臺數據顯示,3月和4月小廚房電器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1.3%和31.5%,新興品類是增長的核心動力。
其實疫情只是加速了小家電已經很快的增長曲線。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2-2019年小家電行業復合年增長率為13.3%,2019年市場規模為4015億元。相對于大部分家電的慢節奏,小家電的增速真的很快。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比如趕上中國消費升級的浪潮,行業門檻比較低(甚至試錯成本不高),受后地產周期影響較小,小紅書搭建的低成本客戶獲取和宣傳渠道等。這使得它成為家電行業為數不多的幾個有增長空間的品牌之一。
消費升級就不用說了,市場研究機構歐睿(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小家電行業將出現高速增長曲線。因此,近年來,隨著中產階級消費水平的轉變,人們對家用電器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隨著環境演變的小家電就像“物種爆炸”,瞬間成長為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以小廚房電器為例。短短幾年時間,很多家庭的廚房臺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堆滿了各種小家電,比如破壁機、咖啡機、榨汁機、面包機、小烤箱、保健鍋、氣炸鍋、多功能鍋,廚房臺面幾乎沒有留下縫隙。奧威云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小型廚房電器在線品牌數量增加了約100個,但在2017年至2019年的兩年間僅增加了約60個。
有趣的是,與品類上的“品種爆炸”相對應,產品多元化也造就了更加分散的市場結構。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中國的創新型小家電市場都只能算是戰國時代。
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很多小家電的技術壁壘普遍較低,R&D投資的比例也較低。商業常識是,在低門檻行業,只要一個領域完全競爭,“趨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用說,不同品類之間的壁壘并不多,所以有分析師預測,憑借我們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產品溢價將在短時間內降低。一旦整個市場在增量上達到頂峰,他們基于有限博弈的“理性選擇”在未來當然會是“價格戰”,如果出現過度尖銳的價格戰,可能會損害行業的整體發展。
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設計上,創新的小家電似乎都在“匯聚、演進”。還是以廚房產品為例,他們的設計風格傾向于極簡和復古兩種。
這兩種設計語言可以看作是與城市中產階級直接交流的通用語言。——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有他們的介紹專輯(理論上你可以通過這些產品達到烹飪水平),往往透露出一些渴望揮手告別舊時光的精致。
是的,精致。隨著歷史上最大的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反對“粗糙”,向往“精致”。他們愿意花更多的錢來支付對——或想象生活的向往。各種小家電都有
但是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小家電都能幫到你,有的產品使用頻率很低。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二手交易平臺上有那么多小家電。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小家電是人們用來粉飾艱難生活的化妝品,那么閑魚就是他們的卸妝棉。數據顯示,3月份的平均日成交量和閑魚量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家電銷售額同比飆升70%。
至于整個創新型小家電市場,很難說這幾年的高速增長能持續多久。在樂觀者眼中,未來三年小家電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以上。
比如有人指出,中國目前的小家電人均占有量為9.5,比日本和美國差三到四倍,直接印證了未來的廣闊空間。但這種比較在邏輯上并不成立,因為它可以適用于任何消費品類別(比如“美國人平均每天喝幾杯咖啡,所以中國人……”)。我們沒有理由認為發達國家的任何消費狀態都是先驗的,這往往有商業因素以外的社會原因。
在很多分析師眼中,在中國,傳統小家電的平均戶數雖然比較高,但可能達到滲透率的天花板,而創新小家電所在的長尾市場天花板較低,市場容量有限。袁琪資本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中國小家電行業日趨成熟,競爭同質化嚴重,R&D投資低,導致增量市場不斷縮小,股市競爭加劇,未來幾年難以保持快速增長。小家電公司可以通過不斷開發新品類,在五線城市等下沉市場拓展布局,在某個垂直領域搭建自己的平臺,突破天花板限制,尋找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