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質,20世紀80-90年代主要依賴進口,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改性工程塑料行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連續十幾年經濟技術指標穩步較快遞增,但受到技術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改性塑料產品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小編對中國工程塑料行業的發展寄予厚望,期望此文對工程塑料行業的企業家有所啟發。
目前我國改性塑料行業發展呈現的以下特點:
一、在制造業中的應用比例還相對較低
相比較國外市場改性塑料行業的發展成熟,德國經濟發展中塑料和鋼鐵應用比例為63:37,美國為70:30,世界平均水平也達到50:50,中國改性塑料行業起步較晚,大規模改性塑料的應用才剛剛起步。受生產技術所限,國產改性塑料在精密制造業應用比例就更低,中國目前的塑鋼應用比只有30:70,要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紤]到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改性塑料技術的不斷提高,未來市場對改性塑料的需求將十分巨大。尤其是一些特種塑料,無鹵素阻燃塑料,高溫塑料,導熱塑料,屏蔽塑料,導電塑料等等;筆者研究發現:我國的半芳香族尼龍每年進口量達三萬多噸,聚苯硫醚改性塑料的進口量也達一萬多噸;幾乎被外企壟斷!
二、具有一定的區域特性
改性塑料行業的區域集中度較高,但是呈逐漸分散的趨勢。從改性塑料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改性塑料的生產和銷售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和華南地區,華中和西南地區的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占比均呈逐年提高的趨勢。
改性塑料行業的區域性分布特點是由其下游行業的集中度及地域分布特點決定的。改性塑料行業的下游領域主要為汽車、汽車電子,家電、建筑、包裝、輕工等行業。其中汽車和家電是改性塑料的主要應用領域,消費占比高達50%以上。由于家用電器、汽車等下游生產企業具有顯著的區域性特征,受此影響國內改性塑料的生產和銷售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三、國內改性塑料行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國內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多數年產量不足3000噸,超過3000噸的接近50家,過萬噸的很少。國內主要改性塑料生產企業概況如下:
與國際化工巨頭相比,國內改性塑料生產企業在技術、規模、產業鏈上均不具備優勢,導致國內改性塑料生產企業在高端專業型改性塑料領域缺乏競爭力。國內企業生產的改性塑料同國際化工巨頭生產的改性塑料雖在性能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但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研發能力的持續提高,差距逐漸縮小,并且國內企業還擁有國際化工巨頭無法比擬的部分優勢,如低成本、貼近客戶、反應靈活、定制化服務等,上述優勢使優秀的國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四、在華跨國企業市場份額比重較高
目前我國有上千家企業從事改性塑料生產,但規模企業(產能超過3000噸)的只有70余家,總產能超過了200萬噸。從產能上看,國內企業占73%左右,國外或合資企業占比約為27%,但從市場占有率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為30%,而國外企業市場占有率高達70%。
目前已經在國內設立改性塑料生產基地的國外大企業有SABIC公司、杜邦公司、SOLVAY公司、陶氏公司,德國BASF公司、LANXESS、BAYER、Celanese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寶理塑料公司,韓國三星公司、LG公司、錦湖公司,荷蘭DSM公司等。
五、技術水平落后,原材料成本決定比較優勢
改性塑料產品雖然種類繁多,但從原材料的構成看,基本集中于五大通用塑料樹脂POM,PC,PBT,PA,PPE。而五大通用塑料的價格走勢與原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說明上游企業存在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這一行業特點決定了擁有上游資源的一體化企業將獲得一定的成本優勢。國際大型的化工企業在先天上占有比較優勢:世界上主要的改性塑料廠商歷史悠久,有長時間的技術沉淀,也多是集原料生產、改性加工、產品銷售一體化的大型化工企業,如SABIC、杜邦、BASF 寶理塑料等公司。而國內改性塑料企業目前還沒有發展到前后端一體化的階段,在原材料成本的控制上受到了一定限制。所以我們的工程塑料行業的企業家,要充分利用當前的各種優勢和機會,借助資本的力量,進行跨國的上下游并購,建立大企業集團,加大研發力度和投入,生產高精尖產品,走出國門,與國外化工企業進行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