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的中國大陸的老牌企業。在1991年全行業的認定中,有1600余家老牌企被授牌。2005年6月,中商合公布中華老字號認定范圍征求意件稿,表明中華老字號的認定工作在暫停14年后再次啟動。2006年4月,國家商務部發布了《“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試行)》“振老字號工程”方案,表示在3年內由國家商務部在全國范圍認定1000家“中老字”,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名義授予牌匾和證書。
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極品。都各自經歷了艱苦奮斗的發家史而最終統領一行。其品牌也是人們公認的質量的同義語?,F代經濟的發展,使老字號顯得有些失落,但它仍以自己的特色獨樹一幟。在這些聞名遐邇的老店中,有始于清朝康熙年間提供中醫秘方秘藥的同仁堂,有創建于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為皇親國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中國布鞋第一家”內聯升, 有1870年應京城達官貴人穿戴講究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瑞蚨祥綢布店,有明朝中期開業以制作美味醬菜而聞名的六必居,這些老字號是中華悠久歷史的一部分,在這里您經歷的是傳統,體驗的是百年不變的服務。
標志
圖形外形輪廓依據中國印章造型進行深化,副形巧妙的連接成兩個漢字[字][號]的組合,[字][號]圖形貼切的表達出中華老字號的意義。
是緊密結合,自稱一體。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預示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現代社會的旺盛活力。用金石篆刻的手法也顯示出老字號的歷史感,突出其久遠悠長的韻味,和時間積淀。[字][號]圖形上下融會貫通,體現出了商業流通與老字號之間相互共同影響發展的美好前景。
新的標識的筆劃更加流暢、并且筆劃加粗,原有的標志較柔弱,加粗后增強了力量感、歷史滄桑感和穩重感;原有外框為很整齊的正方形,調整后為篆刻的形式,帶有濃烈的金石和印章的味道;筆觸調整得更加斑駁,進一步強調了“中華老字號”的文化味道與歷史悠久的特征。 原有的標識正形與負形比例不很協調,東道的設計師在這一點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進行精細的調整,調整后的標識視覺上更加完美。 同時原有標識的顏色明度對比弱,用色較沉舊,調整后的標識顏色上選用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特色的紅色為logo圖形的顏色,單色的使用增強了色彩在明度與色相上的識別性,易于在各種材質上的應用。
定義
“中華老字號”是指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沿襲和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歷史痕跡、具有獨特的工藝和經營特色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取得了社會廣泛認同,贏得了良好商業信譽的企業名稱,以及老字號產品品牌。
特色
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傳統文化現象。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使全聚德成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間歇后語,如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藥--貨真價實、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等,生動地表述了這些老字號的品牌特色。
過去老北京人諞富有句口頭禪: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這里說的“腳踩內聯升”,是說能穿上內聯升做的鞋,是對身份的一種炫耀。
范圍
百貨、中藥、餐飲、服裝、調味品、酒、茶葉、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間工藝品和其他商業、服務行業。 有名的像:全聚德、狗不理、內聯升等等。目前全國各行業共有老字號商家約一萬多家,到今天仍在經營的卻不到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