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機的工作原理是“膜過濾技術中的反滲透技術”。理論上,除了“過氧化氫”外,水中的所有物質都可以過濾(包括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如鈣和鎂離子)。凈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膜過濾技術中的超濾技術”。其最大的優點是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質的同時,能有效地將天然礦物元素保留在水中,所以過濾后,它不是純水。
事實上,是否含礦物質對飲用水的安全并無太大影響。人體從飲水中所獲得的微量元素只占極少量,日常生活中膳食平衡,則不會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現象。我國水質南北差異化較大,選擇純水機和凈水器的關鍵還是根據當地水質來定。民族品牌
酸性水與堿性水之爭
眾所周知,人的胃都是酸性的,有商家借題發揮,打出“飲用弱堿性水對可調節胃的酸堿度”的宣傳語,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胃始終處于強酸環境,胃酸的作用是殺菌,使胃酶有活性,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變性,易于分解和消化。而胃酶屬嗜酸菌,胃每天分泌出的酸性物質非常的多,不管什么水進去都會變成酸性。副溶血性、沙門氏菌等致病微生物生存的環境都是偏堿性的,試想如果喝水將腸胃變堿性了,則是促進了微生物的生長。
人體的PH值在正常的情況下介于7.0-7.4之間呈中性或弱堿性,隨著人體細胞的老化或生病,會變成酸性體質,但酸堿度仍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外界的堿性或酸性改變不了人的PH值。人的身體是一個很精密的系統,酸堿度在系統中不能輕易改變,如果酸過多就變成酸中毒,堿過多就會變成堿中毒,嚴重的話直接導致死亡。
因此,以偏酸性還是偏堿性來劃分水質的好壞是不科學的,要以是否符合水質標準、水中的雜質及其受污染情況來決定水質的好壞。當然,純水機和凈水器過濾的飲用水PH值均在科學的飲用標準范圍內。
從我們喝的什么水,到我們喝的水是否安全,再到市面上各類凈水設備的出現,出于對健康負責,對家人負責,認真選購一款凈水設備尤其重要,或許,就是這么一點的在意與付出,對時刻都在需要水的我們來說,水質好壞真的大不一樣。